近日,虎門大橋振動事件備受關注,據最新調查:專家分析,水馬是渦振誘因,虎門大橋結構安全,相關抑振措施正在研究實施中。
水馬為虎門大橋渦振的誘因
5月5日14時許,虎門大橋發生較為明顯的抖動。之后,大橋又發生輕微的抖動。5月6日,廣東省交通集團通報稱,經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要原因是,由于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梁渦振現象。
兩排1.2米高紅色水馬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原同濟大學風洞試驗室主任、當年虎門大橋主橋風洞試驗的參與者宋錦忠表示,根據檢測初步結果顯示,橋梁的剛度沒有問題。
5月11日,中國交通報官方微博@交通發布發布消息,據專家分析,水馬是虎門大橋渦振誘因,虎門大橋結構安全,相關抑振措施正在研究實施中。
網傳吊索斷裂、主纜腐蝕資料非今年
近日,虎門大橋“38號吊索鋼絲繩索斷裂”“主纜腐蝕嚴重”等說法和圖片資料在網絡上熱傳。5月11日上午,大橋運營公司廣東虎門大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這些是以前的資料,并不是今年的。
網傳資料與圖片
地震局:大橋箱梁主體結構未受明顯影響
從中國地震局獲悉,廣東省地震局利用強震動監測系統分析“5.5”虎門大橋振動事件,初步結果表明,虎門大橋箱梁主體結構在本次事件中未受到明顯影響。
虎門大橋強震動監測系統測點位置示意圖
廣東省地震局布設在虎門大橋上的強震動監測系統完整記錄到此次振動事件中大橋加速度值的變化情況。該局隨后迅速組織行業相關單位整理強震動監測系統觀測數據,從加速度、位移和結構頻譜三個方面,開展大橋地震安全與健康狀況分析評估。初步分析結果表明,大橋箱梁主體結構在此次振動事件中未受到明顯影響。
專家:后續修繕可維護大橋性能
虎門大橋鋼梁的設計者之一、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鄭凱鋒表示:虎門大橋是安全的,公眾無需緊張和恐慌。此次渦振沒有實質性影響橋梁安全,他建議在檢查和必要處置后盡快恢復交通。